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国际观察)走过非凡十年,中国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惠及世界
新华社记者许嘉桐 欧阳为
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如今,中国自贸试验区已成为外商投资和发展的沃土。今年上半年,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18.4%的外商投资和18.6%的进出口贸易;21家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296.6亿元,同比增长8.2%。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里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机遇。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成都代表处首席代表森永正裕说,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促进了中日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自贸试验区采用负面清单制度管理外商投资,注册制度采用登记制而非许可制,金融领域对外资的限制被大幅放宽,这些举措对外资进入中国发展以及中国深度参与国际贸易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近日迎来第200万辆整车下线。从2019年1月开工,到2022年8月第100万辆整车下线,再到今年9月第200万辆整车下线,优质的营商环境助力这家企业屡次刷新生产效率纪录。
埃及艾因沙姆斯大学中文系教授纳赛尔·阿卜杜勒-阿勒说,中国的自贸试验区为大型国际公司在华投资和拓展市场提供了平台。经过十年发展,自贸试验区向世界证明了其对扩大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孝松说,自贸试验区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并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有效联通起来,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集聚,这不仅能为中国经济循环提供动力,而且直接助力经济全球化发展。
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贡献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中国自贸试验区是全球自由贸易园区发展史上的重大创举,其贸易便利化实践为全球对外贸易的治理模式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为世界各国探寻通过扩大自主开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供了中国方案,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皮尼亚表示,中国自贸试验区根据自身区位优势进行战略设计,借助贸易自由化促进中国与周边地区货物、资本和技术的流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与合作。
森永正裕指出,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正是世界所需要的,今后将中国的高水平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应用于更广泛的地区和行业具有重大意义。
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为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强大支撑,而且为应对“逆全球化”挑战、巩固经济全球化成果作出重要贡献。俄罗斯最大国有商业银行俄罗斯储蓄银行董事会主席格尔曼·格列夫说,在部分国家保护主义抬头、推动“脱钩断链”阻碍世界经济复苏的背景下,中国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全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化逆风越是强劲,中国开放的水平就越要上一个台阶。通过高质量发展自贸试验区,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走向互利合作的正轨。”顾清扬说,展望未来,相信自贸试验区将继续凝聚各方力量,促进各国开放合作与共同发展。(参与记者:钟雅、姚兵、沈丹琳、胡冠、朱雨博)
【责任编辑:周楚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