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星故里向“高”行
——宋埠镇以“4+1”学习议事制度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岁末年初,应星故里奋进的脚步一刻也未停歇。
12月25日,走进奉新县黄溪新区天工创业园安润新材料5G功能性纳米薄膜项目施工现场,只见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推土机、压路机有序作业,一派繁忙的建设场景。该项目是宋埠镇2020年9月引进的主要从事卷对卷薄膜涂布和真空磁控溅射镀膜开发和生产的科技型企业,总投资3亿元,占地17亩,目前已完成厂房的装修,正加紧3栋生产车间及办公室的装修施工。
与此同时,宋埠镇青湖、三洪、天宝、沿溪等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标段,在凛冽的寒风中,大型机械来回穿梭,施工人员挑沙担土、和浆砌石,干得热火朝天。“这片农田经过改造,对今后粮食增产增收充满信心。”三洪村村民洪立华乐呵呵地对笔者说道。
“要充分利用靠近南昌东桥头堡的地理优势,以‘4+1’学习议事制度为抓手,加速实施主干道改造提升,打造农业休闲观光区、古村保护区、户外露营服务区、生态健康综合示范区‘一线四区’建设,推动全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力谱写‘应星故里、最美宋埠’新诗篇。”宋埠镇党委书记易德明在全镇“2020年工作怎么看,2021年怎么干”务虚会上说。
提神铸魂,让学习活起来
“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既要发于内心,更要见于真行。”“始终坚持为人民履职尽责的情怀,抓住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建言献策,把‘委员作业’写进群众心坎里。”“将把全会精神融入基层财政工作,打好‘铁算盘’,当好‘管家婆’,确保每一笔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日前,在宋埠镇最新一期的“每月一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研讨会上,与会人员结合工作实际,畅谈学习体会。
“越深入学习,努力方向越明确,工作方法越灵活,干事动力越十足。”该镇组织委员曾超说,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镇村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思维方式和能力本领都有了很大提升。
2018年4月以来,该镇探索建立“每周一讲、每月一学、每季一课、每年一看、周三议事”的“4+1”学习议事制度,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学习能力、落实能力、服务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动力。每周一讲,就是机关干部在周一晨会上轮流讲课,锻炼提高干部表达沟通能力,深增进相互交流;每月一学,就是在每月8号党员议事日,结合镇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对党的最新政策理论、重要会议精神等进行集中学习传达;每季一课,就是每季度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辅导讲座,进一步深化认识,明确方向;每年一看,就是组织开展巡回看变化、看特色、看成效活动,对年度经济、民生、党建等各项工作进行大检阅;周三议事,就是每周三召开镇班子成员碰头会,总结评议上周工作,研究解决一个重点难点问题。
宋埠镇每周一讲举办“发展党员实务”专题讲座
为确保“4+1”模式真正落地实行,该县将“4+1”学习议事制度开展与记录情况纳入意识形态项目进行考核,确保学习议事制度抓长抓常、见力见效。“‘4+1’学习议事制度施行以来,已开展每周一讲106次,每月一学26次,每季一课9次,每年一看5次,周三议事销号百余项,各村各单位、党员干部间形成了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该镇党委副书记余地介绍,通过抓实周讲、月学、季课、年看,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今年1至11月,该镇完成财政收入8338万元,占全年预期目标的173.71%。
培土施肥,让产业壮起来
走进位于该镇榨下村的恒益牧业有限公司的肉牛养殖基地,标准牛舍里几百头肉牛体格健硕,悠闲地吃着草料。“本着‘做大牛产业,把产业做牛’宗旨,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形成了高产皇竹草种植、肉牛育肥、母牛繁育、示范推广和专业合作社带动为一体的产业链,成为全县设施最全、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肉牛养殖企业。”公司董事长龚邦恒告诉笔者,基地主要饲养西门塔尔、利木赞、本地锦江黄牛等杂交优良品种,去年出栏肉牛1600多头,产青饲料1.6万吨、青贮料0.6万吨,创销售收入3620万元,利润630万元。
当下的宋埠,坚持产业第一支撑,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重点做强“工”、做大“农”、做优“旅”,全力构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动力系统。去年,该镇在全县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中列一类乡镇第一名,先后获评全县招商引资、工业企业入规、乡镇财税、服务总部经济等先进单位。
做强“工”,就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积极培育产业新动能,积极招引落地一批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同时,积极做好天工湿地公园、同和药业、泰明光伏渔光互补发电等县重大项目用地服务工作,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做大“农”,就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果畜菜”产业振兴,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目前,该镇建成了以锁石村为中心的万亩油茶基地,以三洪村为中心的万亩油菜基地和桥头千亩甜玉米基地、锁石千亩番薯基地。做优“旅”,就是依托“应星故里”这张闪亮的人文名片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址,围绕人文生态旅游打卡目的地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成功打造出跃进湖生态文明综合示范区,申报宋埠村牌头组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总投资10.93亿元的天工开物小镇全年接待游客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143万元。
凝情聚力,让民生暖起来
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总投资2900万元的宋埠镇中心幼儿园秋季开学时正式投入使用,使全镇120余山村儿童和城里孩子一样,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优质便捷的学前教育资源。这是该镇“民生财政”惠泽于民的一个缩影。
宋埠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领域“真金白银”投入,加快实施民生工程,补齐民生短板,精心烹制一道道“民生套餐”,大大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村民在榨下村中药材基地采摘黄蜀葵
精准发力,决胜脱贫攻坚。该镇压紧压实脱贫攻坚责任,从镇机关、镇直单位选派26名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精神扶贫等工程,开展精准帮扶。在产业扶贫上,打造榨下村马管家电商蔬菜扶贫基地,全村36户贫困户全部入股,。光伏产业扶贫项目覆盖沿溪、堂庄、天宝、中保4个村的33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两三千元。在就业扶贫上,共开发扶贫专岗49个,其中光伏扶贫专岗28个,公益性岗位21个。同时,该镇强化扶贫与扶志扶智并举,不仅“输血”,更注重“造血”,通过开展“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积极引导贫困户在扶贫政策帮助下自力更生脱贫。目前,该镇232户贫困户639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下梅村秀美乡村建设点
扎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家园。该镇全面推进秀美乡村、新农村建设、宅基地改革、实施河长制、秸秆禁烧等工作,乡村环境由原来的“脏乱差”变成“白富美”。2020年投入11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三洪村坎一组重点村建设示范点,15个新农村示范点已全面完成“七改三网”工程,完成“拆三房”543宗,面积2.44万平方米。如今的宋埠,恰似一幅美丽画卷。
三洪村乡村旅游民宿点
紧扣群众所盼所需,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该镇扎实推进一项项贴民意、暖民心、惠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幸福温度”。先行在锁石村建造了集“幸福食堂、老年大学、健康诊所、代办驿站”为一体的综合性乐龄中心,新增运营幸福食堂5个,让老人们有了一个更加舒适的读书环境;新建牌楼、锁石2个文化广场,为群众献上了一道道丰盛的乡土文化大餐;奉宋线“白改黑”工程竣工通车,投资626.38万元的南潦河宋埠段千亩、万亩圩堤填塘压浸工程顺利实施,投资1300万元的35KV变电站项目将极大缓解用电需求……民生工程连着民心、凝聚民心,宋埠群众的幸福感和优越感日益提升。
应星故里,最美宋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千年古镇宋埠会更加美丽,更加迷人,焕发出更加精彩的魅力。(熊瑶 金星)
----江西省奉新县委宣传部